指領式纏法的化力和借力

內家拳的掌法攻守全在「纏 法」技術,所以內家是「觸手即纏,隨變而纏」,纏法可以應用方法、變動形態、用技部位、.....等各種方法來分類,所以纏法沒有一定的分類方法,從每一個角度都能談纏法。

就像以使用身體的部位來分,大致可分為「反身大纏,旋肩纏、旋肘纏、旋腕纏、旋指小纏」。

如果以環的方向則可分為正纏、反纏」,如果再細分又可以分為「上下、左右、前後」等各種纏法。

無論纏法有幾種,所有的纏法都有一個特徵,就是使用「指領法」,而不是使用「湧泉法」。

像對法的「推、托、帶、領、戳、砸」,和吞法的「中平肘走化、上翻肘走化、下壓肘走化及這些動作,都是「指令法」的纏法技術,而不是「湧泉法」的技術。

纏法在使用時,基本上都不是正面迎敵,而是側面迎敵,當敵人的力量一來,利用纏法的一線貫串,借敵人力量導入身手腳,牽動身體變動,立刻形成側身迎敵的形態,然後順勢而纏,進行壓制性的攻擊。

過去我們不斷強調,宗岳太極無掤勁,纏法所使用的就不用勁的技術,所以當然沒有掤勁。因為纏法是導敵人的勁到身上來用的,是借敵力來用的,不是把敵人的勁掤出去的。

一般而言,敵人力量傳來,基本上是走兩條線的,一條線是用水車立轉,將力量導到身後,這部份是化敵力;另一條線是用一線貫串,將敵勁導到身上來,讓自己的身體因受力而變動,這部份是借敵力。

所以化力和借力是很重要的,如果能化不能借,那就蓄不好勁;如果能借不能化,那恐怕就會被打出去。所以能化力能借力是一體的。

好的纏法技術,是化力和借力的統合。因為化力,所以不可以頂抗,因為借力,所以要有借勁的身形。

借勁的身形,就是「機由已發,力從人借」的機,如果沒有這個機,是借不到力的,借到了力也蓄不到力,沒有力就無勁可用。

有了借力的機這個身形,借到了力,力會從手臂上傳導到肩到,再傳到背,再傳到另一肩,再傳到另一隻手,在傳到腳底下去。

在這個傳導的過程中,身形就形成了「因敵成體」的變動。這個因敵成體的變動非常重要,因為將來練成之後,你的手無論怎樣伸縮,腰都會幫你蓄力,腳都會幫你蓄力。所以無論你的手如何伸縮,無論你的手在攻防時怎麼拐彎,你的內勁都會很大。

這是很重要的,因為我們在攻守時,無論是防禦或主攻,都是手先伸出去或先縮回的,「指領法」為什麼這麼重要,因為「指領法」完全符合打鬥的真實狀況,那就是「手先動」。

「指領法」的內家,就是練到手一動,身形步自動配合,將來打鬥時手無論怎麼動,身形都是主動去配合的。「湧泉法」是以腿去指揮手,所以內家大都只用在推撞的技術;也就是兩手不動的推撞情況下,「湧泉法」就很好用了。

但是內家推撞之前,大都必須有手部化力借力的動作,才能推撞,如果沒有手部化力借力的動作,就會被制於敗形,反推反撞的威力再大,也是沒用的。所以對於內家「指領法」比「湧泉法」重要很多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