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清初思想家、文學家、歷史學家黃宗羲在〈王征南墓誌銘〉(1669)中說:「有所謂內家者,以靜制動,犯者應手即仆,故別少林為外家 ,蓋起於宋之張三峰。三峰為武當丹士,徽宗召之,道梗不得進,夜夢玄帝授之拳法,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。
三峰之術,百年之後,流傳於陜西,而王宗為最著。溫州陳州同,從王宗受之,以此教其鄉人,由是流傳於溫州。嘉靖間張松溪為最著,松溪之徒三四人,而四明葉繼美近泉為之魁。由是流傳於四明 ,四明得近泉之傳者,為吳崑山、周雲泉、單思南、陳貞石、孫繼槎,皆各有授受。崑山傳李天目、徐岱岳。天目傳余波仲、吳七郎、陳茂弘。雲泉傳盧紹岐。貞石傳董扶輿、夏枝溪。繼槎傳柴玄明、姚石門、僧耳、僧尾。而思南之傳 ,則為王征南。」
黃宗羲的內外家分法,是以道教武當武學為內家,以佛教少林武學為外家。一般而言少林武學比較剛猛,外形較動,道教武學本於老子尚柔尚虛尚氣,故較鬆較柔,外形較靜;黃宗羲 就是從這個角度去劃分內外家的。因此,所謂內外家的名稱,只是讓人辨明兩種武術的內外差異,而不在於判定何者優劣。
在 黃宗羲:「有所謂內家者,以靜制動,犯者應手即仆。」這句話中,黃宗羲點明了內家的武學精義是「以靜制動」,而其效用則是「犯者應手即仆」。
「犯者應手即仆」有兩種情形,一是被拳腳功夫打倒在地上,二是被各式摔技摔倒在地上。這兩種情形內外家武術都能作到,因此內家的「犯者應手即仆」和外家的「犯者應手即仆」技術的最大差異,仍然是在前面所說的「武當 較鬆柔較靜」與「少林較剛猛較動」之別。若不是有較鬆柔較靜和較剛猛較動的差異,黃宗羲就不必,也無法作出內外家武學的劃分了。
我們從史學家黃宗羲的著作中,可以發現在明末清初的時候,黃宗羲已經在他所生活的明末清初真實環境中,清楚見到了中國內外家武術的差異,更清楚見到當時中國早已形成一種鬆柔有特色的內家武術技法, 並且這種內家武術技法,含蓋了拳腳打擊和各種摔技,這已是不爭的事實,這個事實也證明了內家武學的淵遠流長。
即使黃宗羲把內家武學的真正起源,往前推到宋代道士張三峰的說法,曾受人質疑,但在他生活的明末清初,與少林剛猛之風有重大差別的內家鬆柔武學形態,已存在於中國,並且和外家形成差異,則是千真萬確的。
因此我們可以知道,內家鬆柔武學在中國的歷史上,是極其久遠而廣佈的。我們從明代武術家俞蓮舟,在武當山與武當老叟比武後所得【授秘歌】: 「無形無象﹐全體透空﹐應物自然﹐西山懸磬。 虎吼猿鳴﹐水清河靜﹐翻江播海﹐盡性立命。」可知,無形無象﹐全體透空﹐應物自然的內家武學在中國明朝便確定存在。
所以和剛猛武術走著相反道路,精善於鬆柔打擊,鬆柔摔跌的內家武術,在中國明代甚至更早之前,確實是存在而且廣為流傳的。只是內家武學難以學習,且多數內家武者祕不示人, 因而最後沒有成為普遍流行的通俗武術,這也是現在一般人對內家武術此較為陌生,甚至一無所知的原因。
內家的鬆柔打法和摔技,在當前之所以不為流行武術所熟知,和古典音樂比不上流行音樂那樣被人傳唱被人了解的道理一樣。當前一些專門學習流行武術,崇拜流行武術偶像的人,會完全不認識甚至懷疑中國幾百年來傳統的內家武術,也是很正常的事。
因此我們以為有關「太極拳」的內家觀念,源於久遠流傳於中國的內家拳法而更上層樓,是有其可信之處的。唯太極拳的發明人,在歷史文物證據之下,我們仍然必 須承認《太極拳論》作者王宗岳先生,乃是中國歷史上,首先提出「太極拳」名稱,並且建立太極拳理論和技術法則,而為太極拳的當然發明人。這樣的認定方式, 是絕對合於學術精神的。
關於內家拳的技擊, 黃宗羲說:「內家者,以靜制動。」一般人很難從字面理解什麼是「以靜制動」。如果光從字面看,絕對會誤以為內家拳是「只會呆呆站在那裡,等人來打再反擊」的笨拳,武者如果真的這樣想,那可就大錯特錯,臨敵 必然要喪生失命了。
所謂內家武學「以靜制動」,明代槍家吳殳解釋得最好。吳殳 在《手臂錄》中說:「誘人不如逼人,誘可受,逼無不受也;以動逼人,不如以靜困人,動則勞,靜則逸也。......靜勢須眼見口授。」
所謂「誘人不如逼人」,是說會使用欺騙引誘敵人出錯的誘人技術,不如會使用快速移動強力壓迫的逼人技術,因為別人終究能夠輕易識破你的引誘,卻難以抵擋你 的快速強力壓迫。「以動逼人,不如以靜困人」是說會使用快速移動強力壓迫的逼人技術,不如會使用安靜困人的技術,因為你用快速強力壓迫的技術,會搞得自己 累得半死;而用安靜困人的技術,卻可以輕鬆困住對方而把他幹掉。
所謂安靜困人的技術,就太極拳來講,就是王宗岳說的「沾粘連隨、耄耋禦眾之形」,也就是武禹襄說的:「敷蓋對吞」的敷鎖打擊技術。這種「安靜困人」的技術是內家武術 最大的創造,也是內家武術最重要的精華。
黃宗羲先生說:「內家者,以靜制動。」這句話確實道出了內家武學的獨特精要之處,也道出了內家武學和外家武學的重大差異。可惜這種安靜困人的技術難以用言詞說明, 必須親見才能深入了解其神髓,所有依外形臆測而獲得的結論必然是錯的。所以吳殳說:「靜勢須眼見口授。」王宗岳說:「入門引路須口授。」武禹襄說:「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,不能知全。」 ,只要談到「以靜制動,以靜困人」所有的內家武者都異口同聲說必須要眼見口授。
內家武術「以靜制動,以靜困人」的技術承傳,就是這個樣子,絕不是騙人或故意藏私。沒有眼見口授絕不能明白,懂的人想寫也寫不出來,寫出來 之後,想看的人也看不懂;非得要學上一段時間,學到了一定程度,才能逐漸明白。對於那些不曾深入學習「以靜制動,以靜困人」技術,卻自以為明白內家的人,以及那不想深入學習,只想旁觀研究浪費歲月,卻還怪人不肯透露的人,你 說能怎麼辦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